数据结构
操作系统
四、文件管理
(一)文件
- 文件的基本概念
- 文件元数据和索引节点(inode)
- 文件的操作
• 建立
• 删除
• 打开
• 关闭
• 读
• 写
- 文件的保护
- 文件的逻辑结构
- 文件的物理结构
(二)目录
- 目录的基本概念
- 树形目录
- 目录的操作
- 硬链接和软链接
(三)文件系统
- 文件系统的全局结构(layout)
• 文件系统在外存中的结构
• 文件系统在内存中的结构
- 外存空间管理办法
- 虚拟文件系统
- 文件系统挂载(mounting)
计算机组成原理
三、存储器层次结构
(一)存储器的分类
(二)层次化存储器的基本结构
(三)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
- SRAM 存储器
- DRAM 存储器
- Flash 存储器
(四)主存储器
- DRAM 芯片和内存条
- 多模块存储器
- 主存和 CPU 之间的连接
(五)外部存储器
- 磁盘存储器
- 固态硬盘 (SSD)
(六)高速缓冲存储器 (Cache)
- Cache 的基本原理
- Cache 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
- Cache 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
- Cache 写策略
(七)虚拟存储器
-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
- 页式虚拟存储器
- 段式虚拟存储器
- 段页式虚拟存储器
计算机网络
网络层
(一)网络层的功能
1. 异构网络互联
- 定义:连接不同通信协议、硬件或拓扑结构的网络。
- 关键技术:路由器、协议转换(如 IPv4/IPv6 双栈)。
2. 路由与转发
- 路由:选择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路径(路由表生成)。
- 转发:根据路由表将数据包从输入端口转移到输出端口。
3. SDN 基本概念
- 软件定义网络: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,通过中央控制器动态管理网络。
- 核心组件:OpenFlow 协议、SDN 控制器(如 OpenDaylight)。
4. 拥塞控制
- 目标:避免网络过载导致性能下降。
- 方法:流量整形(如漏桶算法)、拥塞避免(如 TCP 慢启动)。
(二)路由算法
1.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
- 静态路由:手动配置路由表,适用于小型稳定网络。
- 动态路由:通过协议自动更新路由表(如 RIP、OSPF)。
2. 距离-向量路由算法
- 原理:基于跳数(距离)选择路径,周期性与邻居交换路由信息。
- 示例:RIP(最大跳数 15)。
3.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
- 原理:全网拓扑同步,通过 Dijkstra 算法计算最短路径。
- 示例:OSPF。
4. 层次路由
- 划分自治系统(AS):域内路由(IGP)与域间路由(BGP)。
- 优势:减少路由表规模,提高扩展性。
(三)IPv4
1. IPv4 分组
- 结构:首部(20 字节) + 数据,包含 TTL、协议类型等字段。
2. IPv4 地址与 NAT
- IPv4 地址:32 位,点分十进制表示(如 192.168.1.1)。
- NAT:将私有 IP 映射为公有 IP,解决地址短缺问题。
3. 子网划分、路由聚集、子网掩码与 CIDR
- 子网划分:通过子网掩码分割网络(如 255.255.255.0)。
- CIDR:无类别域间路由,支持超网聚合(如 192.168.0.0/16)。
4. ARP 协议、DHCP 协议与 ICMP 协议
- ARP: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。
- DHCP:动态分配 IP 地址。
- ICMP:网络诊断工具(如
ping、traceroute)。
(四)IPv6
1. IPv6 的主要特点
- 地址扩展:128 位地址,解决 IPv4 枯竭问题。
- 简化首部:固定 40 字节,取消校验和字段。
- 安全性:原生支持 IPsec。
2. IPv6 地址
- 表示法:十六进制冒号分隔(如
2001:0db8::1)。
- 类型:单播、组播、任播。
(五)路由协议
1. 自治系统(AS)
2. 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
- 域内路由协议(IGP):如 RIP、OSPF。
- 域间路由协议(EGP):如 BGP。
3. RIP 路由协议
- 类型:距离-向量,最大跳数 15。
- 更新周期:30 秒广播路由表。
4. OSPF 路由协议
- 类型:链路状态,支持分层区域(Area 0 为骨干)。
- 算法:Dijkstra 计算最短路径树。
5. BGP 路由协议
- 用途:跨 AS 的路由交换,基于路径属性选择最优路径。
- 特点:TCP 端口 179,增量更新。
(六)IP 组播
1. 组播的概念
- 定义:单点发送,多点接收(如视频会议)。
- 优势:减少冗余流量。
2. IP 组播地址
- 范围:IPv4 为 224.0.0.0 ~ 239.255.255.255。
- 协议:IGMP 管理组成员关系。
(七)移动 IP
1. 移动 IP 的概念
- 目标:设备跨网络移动时保持 IP 不变。
- 核心实体:家乡代理、外地代理。
2. 移动 IP 通信过程
- 移动节点注册家乡代理。
- 家乡代理转发数据包至外地代理。
- 外地代理将数据包送达移动节点。
(八)网络层设备
1. 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
- 组成:CPU、内存、接口卡、路由表。
- 功能:路由选择、分组转发、NAT、ACL。
2. 路由表与分组转发
- 路由表结构:目的网络、下一跳、接口、度量值。
- 转发流程:最长前缀匹配 → 选择最优路径 → TTL 减 1 → 转发至下一跳。